第一維度:從“概率思維”到“緣起性空”
徹底重構對盈虧的認知。盈虧不是一個“實體”,而是一個流動的、中性的“現象”。
緣起 (Dependent Origination)
萬物皆由無數“因”和“緣”和合而生,並非孤立存在。一筆交易的結果,是無數市場條件的聚合。
交互練習:情景觀照
性空 (Emptiness)
既然萬物由條件聚合而成,便沒有固定不變的“自性”,其本質為“空”。盈虧本身,無絕對好壞。
交互練習:轉換視角
點擊卡片,轉化你對盈虧的定義。
巨額盈利 = 我是天才
它可能是下一筆巨大虧損的“因”
第二維度:從“執行規則”到“無所住而生其心”
實現真正的交易心流。心不被任何情緒或結果所“綁架”,清澈、敏銳、專注的“心”才能自然生起。
“住”於何處?
“住”即心被卡住、黏著在某處。檢視你的心“住”在了哪裡?
盈利後
心“住”在喜悅與淨值上,失去前進動力。
虧損後
心“住”在痛苦與恐懼上,畏手畏腳。
破“住”之法:回歸初心 (Shoshin)
無論結果如何,立即放下,清空自己,以初學者謙卑、專注的心態迎接下一個信號。
第三維度與實踐:重識金錢與“止觀”
轉化貪婪與恐懼的根源,並獲得將哲學理念融入身心的不二法門。
重識金錢:從“佔有”到“流動”
金錢的本質:非善非惡的能量與工具,我們的問題在於對它的“執著”。
心態轉變:從“囤積者”轉變為引導能量流動的“管道”。
真正的財富:內心的智慧、平靜與紀律(法財),是誰也拿不走的永恆財富。
“止觀”實踐:獲得情緒的自由
修“止” (Samatha): 獲得情緒剎車
當情緒上湧時,暫停一切,將注意力集中在三次深呼吸上。這是切斷杏仁核非理性反應,讓理性大腦重新上線的“剎車”。
修“觀” (Vipassana): 成為情緒的觀察者
以不評判的態度,清晰地觀察內心生起的念頭和情緒。在“恐懼”和“賣出”之間,創造出一個寶貴的空間,獲得真正的決策自由。
修“止” (Samatha): 獲得情緒剎車
當情緒上湧時,暫停一切,將注意力集中在三次深呼吸上。這是切斷杏仁核非理性反應,讓理性大腦重新上線的“剎車”。
修“觀” (Vipassana): 成為情緒的觀察者
以不評判的態度,清晰地觀察內心生起的念頭和情緒。在“恐懼”和“賣出”之間,創造出一個寶貴的空間,獲得真正的決策自由。